西部金融
主办单位: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国际刊号:1674-0017
国内刊号:61-1462/F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2027 人次
 
    本刊论文
西部金融不可再贫血

五大信贷资源流动趋势明显不利西部

  资金是经济运行的血液,是一切生产要素的粘合剂和第一推动力,特别是西部地区,由于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不少地区还未启动,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所需资金绝大部分来源于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信贷资金构成支撑欠发达地区经济的支柱。但是,近年来信贷资源流动出现的五大趋势,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明显不利,严重制约着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信贷资源由西部向东部转移的趋势。长期以来,西部地区都是贷差地区,而目前多数变成了存差地区。川、贵、云、藏四省(区)长期贷款大于存款,到2001年6月,四省(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776.7亿元,贷款余额7533.2亿元,存差总额达到1243.5亿元。四川省1995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500.4亿元,贷款余额2804亿元,贷差总额近300亿元;到2001年6月,全省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886.57亿元,贷款余额4286.90亿元,存差总额达到589.67亿元。南充市1995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6.5亿元,贷款余额93亿元,贷款大于存款30多亿元;到2001年11月,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27.26亿元,贷款余额173.03亿元,存款大于贷款达到54.93亿元。
  信贷资源由中小城市向中心城市转移的趋势。近年来贷款投放的地区分布表明,无论是贷款的存量还是增量,中小城市明显下降,大城市明显扩大。仅从四川省来看,南充市的贷款余额在全省的占比,从1999年的4.4%下降到2001年11月的3.92%,下降了11%;贷款增量占比从1999年末的3.16%下降到2001年11月末的1.17%,下降了63%。特大城市成都市的贷款余额在全省占比,从1999年的35.02%上升到2001年10月的38.02%,上升了3个百分点;贷款增量占比从1999年末的20.84%上升到2001年11月末的64.47%,上升了43.69个百分点。南充市1994年货币投放量16.9亿元,2000年减少到6.59亿元,2001年仅0.39亿元,2002年,投放资金净回笼且多出1.58亿元。2002年,南充市国家、省批45个重点项目资金缺口10.3亿元。
  信贷资源由基层向上层转移的趋势。近年来,商业银行基层机构的资金大多上存,加剧了贷款资源向东部地区转移和向中心城市转移的趋势。主要表现为:一是存款增速远远大于贷款增速。据对四川省85个县的调查,2001年1~5月共新增存款103.95亿元,新增贷款仅为42.3亿元,其中14个县的借款出现净下降。南充市2001年1~10月新增存款23.67亿元,而新增贷款仅为6.28亿元。二是大量的邮政储蓄转存款作为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南充市是全省第二人口大市,农村外出打工农民汇兑款项猛增,邮政储蓄相应猛增。90年代初邮政储蓄不过几千万元,目前达到43.8亿元,按政策全部作为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
  信贷资源由一般行业向基础设施和垄断行业流动的趋势。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按照有进有退的原则,加大了对邮电、通讯、电力、电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垄断行业的支持力度,信贷资源明显向基础设施和垄断行业等“大行业”集中。据资料反映,中国银行四川分行对“大行业”贷款的比重从1999年末的57.76%上升至2001年6月末的65.72%;工商银行四川分行2001年上半年共对105个项目发放贷款22.2亿元,工农中建四家银行的十大客户贷款,“大行业”贷款比重由1999年末的60.64%上升到2001年6月末的75.31%。
  信贷资源由中小企业向优势大企业集中的趋势。各金融机构为强化信贷风险管理,近年来还实施了贷款存量移位的信贷调整政策,金融机构在确保增量资金投向高信用等级优势企业的同时,加大了存量贷款由低信用等级向高信用等级优势企业转移的力度。南充市2001年1~10月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流动资金贷款余额48亿元,较年初下降2.1亿元,如南充市国家重点扶贫县仪陇县,国有工业企业流动资产余额1995年为8668万元,2000年为4222万元,经核算的集体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1995年为2468万元,2000年为1490万元。到2002年,人均GDP仅200美元,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4。近年来,全市的国有商业企业银行流动资金贷款以物抵贷、核呆、审批权上收等原因,不但没有新增流动资金贷款,而且贷款余额还在减少,影响了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引导信贷资金回流支撑西部大发展
  
  面对当前信贷资源流动出现的五大趋势,地方政府不能被动应付,而应悉心研究,把握国际国内金融市场趋势和“西部大开发”机遇,努力争取国家的金融政策扶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信贷资金回流。
  设立西部开发银行。要积极争取中央组建西部开发银行,其总部可设在成都、西安、重庆或其他西部省会城市,主要承担西部地区的融资和投资。其分支机构一般只延伸到地市一级,以避免战线过长。
  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县为单位,由县级人民银行转轨组建,统筹管理农村金融。最佳组建方式是实行股份制,按母子公司体制设置,乡级信用社作为子公司,保留其独立法人地位。这既有利于资金的市场调节,又可避免经营风险。在农村合作银行组建中,要积极争取中央扩大财政转移支付,历史原因形成的政策性亏损和不良资产予以逐步消化,并适当降低经营税赋,促其健康发展。
  扩大市场直接融资渠道,促进储蓄存款有效转化为建设资金。建设规范社会融资和民间资本市场,积极争取中央授权西部的省会城市和发达的二级城市发行地方建设债券、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彩票、筹办地方建设发展基金,集中社会闲散资金,直接用于地方重大项目建设。
  争取国家对西部实行信贷政策倾斜。增大对国家商业银行西部地区分、支行的授权授信,延长贷款期限,延长基础产业固定资金、优势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期限,降低贷款利率,流动资金贷款一律不上浮贷款利率。
  成立中小企业管理局,牵头筹建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弥合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裂痕”。发达国家设有中小企业发展局,负责协调中小企业资源配置。浙江等发达地区已率先走出一步,应当总结推行浙江及民生银行的经验,按市场运行机制,改编乡镇企业局入经贸局,在省、市、县分别成立中小企业管理局,负责牵头筹建中小企业担保基金,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主动弥合中小企业贷款难的“裂痕”。担保基金宜采取股份制形式,多元化吸纳社会资金入股,规范法人治理结构。
  改革邮政储蓄管理体制,减少区域性资金外流。建议国家调整现行的邮政储蓄资金管理体制,可将部分邮政储蓄资金纳入地方人民银行或重组的农村合作银行调配管理,以减少区域性资金外流,以主要壮大农村合作银行的资金实力,增大农村的资金供应量,保障西部原始资本的良性循环。
  协调辖区内金融机构改善服务手段,增大对地方经济的有效投入。地方政府要明确政研室(或经贸委、财办)专人收集中小企业的经营资料,分析中小企业运行态势,寻找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机会,为党委、政府当好金融参谋。重点是运用财政贴息的引导性投入,吸引商业银行向辖内企业投资;协调经济主管部门、执法部门,帮助银行清收不良贷款,并将清收的部分转投于相关行业,达到以收贷促放贷的目的;地方政府可协调辖区内的机关单位,尽可能地将预算外资金在地方商业银行开户、结算,增大对公存款这一低成本资金的份额,优化负债结构,壮大经营实力。主动如实地向商业银行的一级法人机构反映地方经济情况,争取信贷投放的授权和授信;协调辖区内商业银行对重点骨干企业实行银团贷款;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灵活多样的投资理财服务,向企业派驻信贷监管员等。
  整肃信用环境,创建金融安全区,引导资金回流。当前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的“惜贷”、“恐贷”,一是部分企业信誉差,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二是企业市场空间狭窄,给金融机构带来了沉重的经营压力。银行为了规避风险,不得不采取一些信贷制裁,但却殃及池鱼,使许多企业得不到金融的后续支持而陷入经营困境。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出路和根本途径,是政府牵头,银企联动,共建金融安全区,做大本息、利润和税收这块蛋糕。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西部金融》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西部金融》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