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金融
主办单位: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国际刊号:1674-0017
国内刊号:61-1462/F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2018 人次
 
    本刊论文
西部金融发展及政策选择分析

[摘要] 金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然而金融发展存在着需求尾随型和供给引导型两种不同的路径。本文通过我国东、西部金融发展水平的比较,发现西部金融未能真正发挥出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因此应选择供给引导型金融发展道路来带动西部经济增长。
  [关键词] 西部金融发展 需求尾随型 供给引导型
  
  金融发展理论是从金融角度探讨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机制,其代表人物有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戈德史密斯、麦金,以及九十年代的利维等,也相应提出了许多理论,如金融结构论、金融抑制论、金融深化论,以及通过金融中介、金融市场来研究金融发展的理论。他们认为,金融发展水平不仅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而且还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一个先行指标。因为它不但会深刻影响一国(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总量,而且会影响增长的方向、质量。因此,通过金融发展从而改变落后的金融状况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条途径。
  一、金融发展的不同路径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在二者的这种辨证关系中,到底孰为主动,孰为被动?相应也就有两种作用不同的金融发展路径:“需求尾随型”(demand-following)、“供给引导型”(Supply-leading)。
  1.需求尾随型金融发展路径:经济决定金融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人均收入很低,无力支付金融机构进入费用或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或者有能力支付也因为交易量小,每单位交易量所承担的成本过高而不愿去利用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由于缺乏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金融服务的供给也无从产生,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也就不存在。但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专业化分工的深入,带来了市场规模、范围的日益扩张,以及人们收入的增加,当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人的收入和财富达到一定临界值后,便愿意利用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慢慢地随着收入和财富达到临界值的人越来越多,利用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人也就逐渐增加,对金融服务也提出了相应更高的需求,这意味着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简单的金融体系也就演变为复杂的金融体系。因此,需求尾随型强调了金融发展是对经济增长的一种被动的适应。
  2.供给引导型金融发展路径:金融反作用于经济
  供给引导型金融发展认为,金融发展不但可以先行于实体经济部门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而且对于经济增长有积极主动的影响。它能通过下面三种途径主动动员那些滞留在传统部门的资源转移到能够推动经济增长的现代部门,从而促进资源配置效率提高。
  (1)金融对储蓄的影响。由于金融体系在交易成本方面具有优势,于是就能吸纳大量的社会盈余资金,提高储蓄倾向。此外,金融体系还可通过提供流动性强,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的金融工具,进一步刺激居民的储蓄倾向。
  (2)金融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因为以银行为核心的金融中介具有规模经济效应,能极大地克服阻碍储蓄向投资有效转化的因素,避免了广大储户对投资实行直接监督而引发的高额交易费用。另外,金融中介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大大降低了储蓄者的流动性资产持有量,使之不至将投资仅限于能随时变现的资产,保证了投资活动的连续性。因此金融发展可满足将暂时闲置的货币调往急需之处,即储蓄转化为投资。
  (3)提高资本边际生产力。金融可通过信息的收集,对各种可选择的项目进行评估,将储蓄有效地在借款者之间进行分配,大大降低了借款者与贷款者之间订立金融契约的交易费用,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实现将资金配置到资本边际生产力最高的项目中去。
  二、西部金融发展现状
  近年来,相比于我国东部地区,西部经济的落后差距在逐渐扩大。目前西部发展最为稀缺的要素不是劳动力、自然资源和技术,而是资金。可是在市场体制逐渐建立的情况下,它的获得已不可能像过去那样过多依赖财政,应寻求金融的支持。但是西部金融的发展又处于迟缓状态,其表现在:
  1.金融机构形式单一,总量不足
  在我国,银行是金融机构的核心。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我国东部地区不断完善其金融机构体系。首先,从构成上已形成了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元化金融格局,并且国有四大行业务所占比例在逐渐下降。但是对于西部,多元化金融格局尚未最终形成,占有绝对主导地位的仍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截止2005年底,西部国有商业银行存、贷款余额占其全部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比重分别为79.5%和82.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1个百分点和5.5百分点。其次,从规模上东部地区的金融机构数量也迅速扩张。我们以每万人口机构数来考察东、西部金融机构的分布密度差异,东部地区以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所辖区为代表,到2003年底,辖区三省全部金融机构分布密度为2.23个/每万人;西部地区以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为代表,到2003年底,辖区五省区的分布密度为1.72个/万人。
  2.间接金融市场规模小
  一个地区的间接金融市场繁荣程度可通过该地区全部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居民储蓄存款总量等几个指标来衡量。在我国,间接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明显呈现一种由东向西递减的趋势。2005年西部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总量平均仅占全国的16.8%和16.4%,而东部则都占到61%和5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西部占22.3%,东部占54.9%,差距一目了然。
  3.直接融资不发达,资本市场发展滞后
  (1)股票市场不发达。西部的资本市场主要以股票发行为主,但无论是上市公司数量,还是筹资总额,它都在全国范围内处于弱势。2004年全国上市公司中,东部地区占总量的60%,筹资额占总额61%;而西部分别为20.3%和13%。
  (2)证券经营机构实力弱。一个地区证券经营机构的数量及实力大小从另一个角度也基本上反映了该地区资本市场发育程度。从我国证券公司区域间数量比较中,西部证券公司有12家,只占全国总量的13.3%,远低于东部的61.1%。由于资本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业务开展的广度和深度,但是注册资本金在5亿元以上的证券公司,西部只有7家,而东部却有43家。所以无论从数量,还是从实力上,西部证券经营机构都远远落后于东部,在未来的竞争中将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总之,以上现象表明,西部金融处于一种落后的、迟缓发展状态,因而未能发挥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反倒形成了经济与金融相互阻碍的情形。
  三、西部金融发展路径选择
  其实,供给引导型和需求尾随型两种金融发展道路不是孤立的,而是统一的。供给引导型对落后的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率先发展的金融组织为了追逐利润,就会主动创新,开发出新的金融产品,利用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三条途径,刺激实体经济部门的需要,推动实体经济部门的增长。一旦经济趋于成熟,需求尾随型金融发展就该发生作用了,这样会形成金融发展→经济增长→金融进一步发展的良性循环。如果率先选择需求尾随型金融发展路径,则会形成经济增长→金融发展→经济进一步增长。这样对落后地区而言,金融发展变成了经济增长的结果,而不为其动力,这与该类地区加速经济增长的迫切要求不相符。
  西部经济的低水平,决定了西部金融的低层次。如果走“需求尾随型”金融发展道路,那么,希冀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结果会是东、西差距依然存在,“马太效应”仍旧明显。所以落后的西部应该走“供给引导型”金融发展道路,发挥其后发优势,主动通过金融对经济的促进机制来加速经济增长。
  虽然目前在西部,供给引导型应以规模扩张为主,但也要注意为以后的结构优化做准备,这样才可持续,才有效率。其实,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起飞阶段和金融地位上升时期,金融效率的提高慢于金融数量的扩张有其一定的必然性。西部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发展和效率的提高也跳不出这个规律。但是,由于区域金融结构和运行机制必须与区域经济处于一个相对应的层次上,否则会带来金融风险。所以供给引导型金融发展的程度也只能在西部经济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把握好发展过程中的“度”,采取渐进的方式,走适度超前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及其实施意见》的划分标准,本文的西部地区包括有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广西、内蒙古等十二个省、市、自治区
  [2]谈儒勇:金融发展理论在90年代的发展[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2
  [3]《中国金融年鉴》[M].北京:中国金融年鉴编辑部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西部金融》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西部金融》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