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金融
主办单位: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国际刊号:1674-0017
国内刊号:61-1462/F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2015 人次
 
    本刊论文
西部开发中的金融扶持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政府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在财政、外贸、税收、土地等方面分别给予了政策扶持。本文拟从改革开放以来金融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出发,阐述金融扶持对西部开发的必要性及作用,并针对西部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金融扶持的角度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金融;经济; 金融现状; 原因; 金融扶持
  中图分类号:F1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7)01-0100-04
  
  西部开发是国家为加快发展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协调不同区域间的发展,消除东、西部各方面差异所做出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一项决策。作为一项系统的开发工程,西部大开发涉及的范围广,开发的时间长,消耗巨大,尤其需要巨额的资金。然而西部传统的金融模式很难满足西部开发所需的资金。为此,政府应进行必要的金融扶持。
  
  1.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金融是商品交换与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货币和信用的融合。金融经济时代,金融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并且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其作用越来越明显。金融对经济的作用是双重的, 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金融能促进储蓄和投资的增长。在经济由落后走向发达的过程中,金融把资金持有者手中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以此来满足投资者不同的投资组合。金融的特点在于资金的融通,金融交易的广泛性和持续性,使得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冲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第二,金融发展提高了资本的使用效率,优化了资源的配置。金融的存在,大大节约了获取信息的成本,使社会资源向风险低、报酬率高的行业流动;金融监督体系的客观存在,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率不断得到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监督成本。
  第三,金融可以改变个人储蓄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资本市场上的储蓄与贷款利率之间的利差逐渐被缩小,这最终刺激了储蓄的增加;资本市场良好的流动性,使得消费信贷更加便利,这也间接地刺激了消费。我国近十年来平均8%~9%的经济增长率的背后(见表1),是银行从1999年后每年以2万~3万亿元的增长速度吸收储蓄、发放贷款所给予的金融支持。到2005年底,银行吸收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达15万亿元左右,金融的发展对我国GDP的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2.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现状
  
  金融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经济的发展同样也影响着金融的发展。与全国经济发展相比,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相对应的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也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
  
  2.1西部地区金融资源匮乏
  西部地区经济总体不发达,相应的金融业总体上发展相对滞后,这主要表现在西部地区的存、贷款余额上。存款反映了一个地区的金融资源,而贷款反映的是投入一个地区的信贷资金量,体现的是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虽然西部地区的存、贷款余额较过去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其所占全国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的比重却一直较低。例如2005年末,东部地区本外币各项存款占全国的比重为61%,其中储蓄存款占55%,企业存款占70%,外汇存款占83%。与之相比,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不仅存款数量小,而且结构相对单一,存款来源主要是储蓄存款;贷款方面,2005年末,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分别为11.1万亿元、2.9万亿元、3.2万亿元和1.5万亿元,东部地区集中了全国大部分的信贷资金,贷款占全国的比重达到57%,而中、西、东北地区分别仅占14.9%、16.4%、7.7%。 东、西部存、贷款余额相差悬殊,意味着西部地区金融资源不足,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强。
  
  2.2西部地区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发展滞后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已初具规模。但是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各地区的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存在不平衡性,西部地区的发展尤其明显:
  首先,西部地区上市公司的数量少。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西部地区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上市公司的竞争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增强。但是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上市公司不仅竞争力差,而且数量少。1995年,西部上市公司仅有42家,仅占全国上市公司总数的13%;1999年末,这一比率为17.19%;而2003年末,在全国1 287家上市公司中,西部地区共有上市公司251家,只占全国上市公司总数的20.1%。但是,同时期东部地区共有上市公司656家,所占全国的比重高达52.4%。
  其次,西部地区资本市场的筹资规模小,融资能力不强。据2002年有关数据显示:东、西部地区平均每家上市公司股本规模分别为5.9亿股和2.5亿股,平均每家上市公司市值分别为40亿元和22亿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东部上市公司股本规模大于西部上市公司的股本规模,西部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能力有待增强。
  再次,证券机构的数量少,竞争力不强。目前,全国资金及竞争实力雄厚的证券机构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地区,东部地区证券机构的数量和规模较西部地区的证券公司都有很大的优势。截至2003年末,我国的388家证券经营机构中,东部共占了243家,占全国总数的62.6%;而西部仅有66家,所占比重为17%。由于各证券机构对利润的追逐,西部地区的一些证券公司其经营的重心也有向东部地区倾斜的趋势。
  
  2.3西部地区银行机构设置不科学,金融资产总量不足
  2005年末,全国各地区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共计20多万家,总资产共计37万亿元。其中,东部地区聚集了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部;在金融资产方面,东部地区聚集了全国资产总额的60%以上。与之对比,西部地区却没有全国性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部;在资产总额方面,虽然2005年西部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增速很快,但是其总额只有6.3万亿元,仅占全国总数的17%。
  
  2.4西部地区对外资缺乏吸引力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但外资在地区分布上却极不均衡。1999年,我国利用外资的合同金额已达6 137.1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3 076.31亿美元,外商投资项目341 538个。其中,西部地区合同外资金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分别只有237.33亿美元和99.01亿美元,分别只占全国总数的3.87%和3.22%,西部外商投资项目只有17 108个,约占全国总数的5.01%;2004年,全国实际利用外资直接投资606亿美元;其中东、中、西部实际利用外资直接投资�632亿美元、89亿美元和29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84.3%、11.9%和3.8%。虽然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总量在不断加大,但是与东部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2.5西部地区金融机构服务滞后,普遍缺乏优秀金融人才
  当前,西部地区金融机构运行机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使得西部地区金融机构本身的制度创新有限,金融工具创新落后,技术创新的能力不足。西部地区的金融环境相对于东部地区来讲较差,很多东部地区的优秀人才很难被吸引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部金融业的竞争力。
  
  3.西部地区金融滞后的原因分析
  
  第一,资本市场发育不健全,资本形成的能力不足。西部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东部发达地区还很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不能健康的发展,这使得在社会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西部地区很难形成有效的资金群。没有有效的资金,资金的内生机制得不到巩固,资本生成与积累的能力得不到加强,导致了西部地区的金融业在西部经济发展中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而市场规律的作用又使得西部有效资金流向了东部发达地区。

  第二,西部地区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渠道不畅。资本市场的发育迟缓,导致了直接融资的渠道不畅,融资方式单一,同时证券发行范围小,这进一步减弱了西部地区融资的能力。
  第三,西部地区金融政策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首先,西部地区缺乏有针对性的区域性货币政策。目前国家的货币政策并没有体现出政策上的倾斜性。统一的金融调控、商业银行存贷比例、授信额度、贷款结构等,使得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出现了东、西部金融市场上的“马太效应”,即越落后的地区,资金越匮乏;其次,西部地区缺乏健全的多元化的金融组织机构体系。目前西部地区的金融构架,还是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其他国有非银行金融机构及政策性银行为辅的机构体系。这使得金融机构本身的服务职能不能完全发挥;再次,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虽然在西部设立了分支机构,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还是不能满足西部发展对资金的需求。
  第四,金融的外在环境恶劣。自然环境对地区金融的影响一般不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通过影响国内生产总值来间接地影响金融活动。西部地处中国内陆,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这些客观上阻碍了西部地区金融业与东部及国外金融业的交流活动,影响了金融对西部地区及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金融所处的经济环境方面,金融对经济的促进功能是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得到提升的。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比重高,工业化进程缓慢;国有企业数量多,民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缺乏竞争力。西部地区经济环境的落后,使得金融对经济的贡献降低。
  最后,金融的自我调节机制被严重破坏。目前,西部金融环境失衡状况较为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金融政策传导机制的失灵。金融政策在由上而下的传导过程中,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经常出现政策与金融实践相背离的情况;二是金融监管的失衡。现行西部金融风险监管仍处于事后监管,监管机构无法对地区的金融活动进行超前控制。监管的方式虽然市场化,但并没有达到真正的网络化,各监管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现象严重,协调性差。
  
  4.西部地区金融扶持的对策
  
  4.1完善金融机构的组织体系
  西部金融组织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当地的筹资能力减弱。加快西部金融组织体系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整合西部的金融资源。为了逐步完善西部金融机构组织体系,笔者认为,在原有的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
  第一,鼓励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西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以此解决西部开发中的资金需求;在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设立方面,可以尝试在西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国家开发银行的分支机构,以此来拓宽所需资金的渠道。
  第二,根据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提出的新要求,逐步建立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区域性金融机构。区域性金融机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可以摆脱跨区域金融机构制定政策时的不协调,还可以针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迅速地制定适宜的政策,快速地做出反应。区域性金融机构聚集资金的渠道更为通畅,能更有效地实现金融资本的流动和配置。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在西部建立西部开发银行,以便完善我国的政策性金融体系,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在西部开发中的作用。
  第三,组建西部中外合资中长期信贷银行,吸引外资参与西部开发。为了较好的利用外资,我们可以允许西部地区的外资银行分支机构办理人民币业务,允许这些机构开办零售业务。以此鼓励外资金融机构来西部设立分支机构,进行开发投资,以弥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部分资金缺口,加强西部金融业与国外金融业的交流。
  第四,大力发展西部地区中小金融机构,尤其是特色金融机构,以此支持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和民族经济发展;有计划有步骤的在西部地区发展小额贷款组织;加快西部地区农村信用改革力度,针对当地经济情况,可建立具有当地特色的农村合作银行;同时,积极引入和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允许有条件的大型企业成立财务公司,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4.2完善金融扶持体系
  第一,建议国家在东、西部地区实行不同的法定准备金制度。目前西部的货币乘数要小于东部,为进一步发挥存款准备金在区域建设中的调度资金的功能,可以考虑使东部发达地区的存款准备金率高一些,西部地区低一些,让西部地区有一定的准备金浮动权和再贷款权。这样可以有效地集中资金,发挥资金的集中优势。
  第二,实施地区差别式的利率政策。央行在统一制定全国基准利率时,应该考虑东、西部地区的地域差异,制定与各地区经济相配比的利率政策。针对西部经济状况,允许西部地区的实际贷款利率低于基准利率。对落后地区的产业开发投资项目,可给予利息补贴等优惠政策。
  第三,以必要的法律条款明确西部金融扶持的政策。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西部开发中,在政策性金融与商业金融之间、引用内资与外资之间可能会存在矛盾,为了充分利用各种优惠政策,政府有必要制定有关法律政策,使金融扶持有法可依。同时,通过法律条款的形式,可以监督地区金融扶持措施的实施情况,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以此来促使社会资金向西部流动。
  
  4.3拓展西部融资渠道,建设诚信的西部资本市场
  首先,整顿股票市场,扩大西部地区上市公司的数量。西部地区的企业总体上来讲竞争力较弱,国有企业较多。虽然政府一直致力于西部地区国有企业的改制工作,但是仍有许多企业存在着产权不明晰,管理混乱的问题。这就要求西部地区的企业必须树立改革创新的思想,在发展相关产业的同时,要强化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力争上市。当然,对一些规模小、发展潜力巨大的公司,可以放宽市场的准入条件,允许这些企业在地区证券交易中心开展柜台业务。
  其次,建立西部地区的期货交易所。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发展期货交易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可以针对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的期货交易中心。例如,在新疆地区设立棉花的期货交易所,这不仅具有针对性,而且也降低了交易费用和交易风险。但是政府应加大对期货市场的扶持,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期货经纪公司;积极发展西部产权交易市场,为新兴产业和高科技技术行业的发展提供支持。为此,可以考虑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允许外资以股权的形式设立中外合作资产,为高新技术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最后,丰富西部地区的融资模式,支持西部地区的基础建设。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已经严重制约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同其他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样,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也具有资金需求量大、投资风险高、建设周期长等特点。为了解决资金缺乏的难题,就必须对当前的融资模式进行创新。现行的融资模式主要有两种:资本市场融资模式和项目融资模式。资本市场融资模式方面,应积极筹措发行西部金融、企业和地方政府债券。可考虑在发行中央政府“西部开发建设国债”的基础上,允许西部省、市级地方政府发行中长期市政债券来筹集建设资金;项目融资模式方面,可以采用BOT模式、TOT模式、PPP模式及ABS模式。不管哪种融资方式,其核心目标都是为了在降低风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融资,但是,在选择模式时要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融资模式。
  
  4.4为西部地区培养高素质金融人才
  由于金融业本身发展不均衡,西部地区金融人才在绝对数和相对数上都显得偏少,尤其是具有创新能力和掌握现代金融知识和技术的人才尤为稀缺。为此,国家在西部大开发中尤其要强调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西部地区金融部门主要领导首先要解放思想,大胆选用现有人才,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发挥其自身的特长;其次,抓紧培养和培训特殊岗位的人员,对具有一定专业特长的人才进行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最后,规范人才的选拔制度,使有能力的员工能够在公平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要有金融作保障。西部地区的金融环境整体水平不高,金融本身的发展不良,主要表现在其单纯地追求财富的创造而忽略了地域经济发展的需求。这使得西部地区的金融对经济的贡献相当有限。我们建议对西部地区的金融扶持,就是要让西部地区的金融在继承自身内在的特殊性的同时,吸收先进的金融成果,最终的目的是要建立一种具有西部地区特色的西部金融文化,即依靠政府政策的倾斜及法律的保护,建立一个合理的市场金融体系,形成一种兼容外来先进文化、不断完善自己的金融文化环境,为西部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曹凤岐.经济发展中金融的贡献与效率[M].北京大学出版, 2003.
  [2]赵公卿,汪同三.西部开发与资本市场[M].社会文献科学出版社,2002.
  [3]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05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Z].2006.
  [4]中国证监会.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M].学林出版社,2004.
  [5]罗望.西部金融创新与资本市场建设[J].西南金融,2005,(10).
  [6]朱小燕,刘海月.金融发展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J].当代经济,2006,(4).
  [7]程雪莲,严亚.西部大开发中的融资模式选择[J].盐城工学院学报,2005,(3).
  [8]杨永杰,李曾来.浅论西部开发的金融支持[J].经济师,2003,(7).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西部金融》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西部金融》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